top of page

學習「體現」的7大理由

作家相片: PATHPATH

已更新:2021年7月25日



圖片來源:網路


跟著娜姐(Navanita)學習體現(Embodiment)10年了。沒有接觸這份工作的人常常搞不懂我們在幹嘛?身體是一件太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就像坐在一個裝滿金礦的箱子上而不自覺。我忍不住想歸納一下這10年來自己在這條道路上的心得。


學習「體現」的7大理由:


1. 我們與身體的距離


「這個世界迫切的需要體現的工作」,娜姐近年來常常叨念這句話。


現在人與身體的距離真的是越來越遙遠。實際的畫面應該很快變成:人人的頭都很大顆,下面接著一支手機之類的裝置,頭以下的身體都萎縮成很小。


如果人類可以就往這方面演化那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卻有許多的問題衍生出來。身體與心靈的失衡現象越來越普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


我們都知道,身體與心靈密不可分,當我們越來越疏離身體,我們的心靈怎麼會不生病呢?我們與身體的距離有多遠,我們與自己的距離就有多遠。


2. 我們與人的距離


當我們與自己的距離遙遠,也代表著我們不可能有真正健康的人際關係。我們要不是就是過於疏離,要不就是過於依賴或糾纏。


在體現的學習中,我們重新認識身體內部提供的養分與資源,去意識到我們自己已經具足一切。我們重新來認識身體的器官:比方說皮膚或是細胞膜,都有能力去接收我們所需要的進來,同時又保護我們,擋掉那些我們不需要的。我們學習到,無論過度保護自己導致孤立,或者在關係中妥協而失去自己,都是來自於頭腦的程式。當我們允許自己「掉入」(drop into)身體最自然的狀態,我們是有能力既敞開,又有力量的。這是能真正與他人親近的狀態。


3. 新的可能性


另一個對我個人很大的影響,就是這份工作讓我看見更多新的可能性。


我們得承認,我們都是被「程式化」的,教育、社會、成長環境,以及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的生活模式讓我們成為一個機器人。


體現的工作讓我很徹底的從頭腦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在那裡(身體內部的空間)一切是未知的、卻讓人有種篤定安心的感覺。然後,新的東西可以發生。我個人最訝異的就是第一次上完兩週體現課程後我身體最直接的改變。在那之前我的身體是近似肢體殘障。從小因為會念書,加上工作時都是透過耍小聰明來表現,我過度地依賴我的頭。兩週後我回到家,我那舞蹈老師爸爸竟然一眼就看出:「你的身體怎麼忽然地變得這麼柔軟靈活?」


同學中也不少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無論是在現有的工作中找到新的出路,或者是一條全新的路徑。


4. 神經可塑性


以往我們認為大腦神經的結構在嬰兒關鍵期後就不會變化了,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推翻了這個想法。延續前面的「機器人」概念,我們雖然是機器人,但卻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重新塑造。 神經可塑性說的是透過重複性的經驗,可以減弱或增強某些神經路徑。 意思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減弱」某些神經路徑來改變某些自我破壞或限制性的信念與行為,重新去創造一些神經路徑,並且強化它,產生健康的想法或行為。


不過,神經可塑是很難在大腦認知層面發生的。道理其實也不難懂:我們都知道很多學習是得透過『身體經驗』的。就像是騎腳踏車或游泳,你是無法用看書或想像而學會的。新的路徑需要有身體的實際經驗,我常喜歡用「印在身體裡」這種說法。


在體現的學習中,我們透過身體自然的移動去發現深藏在身體裡那些我們甚至沒有察覺到的信念或記憶,然後我們有意識的去創造出新的經驗。唯有透過身體,我們才能夠徹底的轉化那些一直在暗處阻礙著我們的東西。


5. 創傷釋放


事實上,許多大小創傷都是藏在身體的記憶裡。透過氣味,某些類似的場景或是動作,過往受傷的經驗會被掀起。我們本能性的,會以某些特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即使那只是過往經驗引發我們對於真實狀況的不正確想像。最簡單也常見的例子,就是有過被遺棄經驗的人,當與另一個人開始要進入親密關係,本能性的感覺到危險,於是以各種方式逃避或破壞這段關係。然後會不解,為甚麼自己總是無法擁有幸福的關係。


比較難搞的是,上述的情形通常都發生在無意識,除非我們真的自我覺察得很深,否則我們真的只會一直發現自己重複的掉入同一個坑。


體現的工作讓我們錨定在身體裡,在安全的狀況下,即使身體裡的創傷記憶被喚醒,也能夠透過安在身體的當下,明白那只是過去的經驗。待在身體當下的感知裡,一點一點的,創傷經驗有機會被釋放。


6. 原生創造力


我記得第一次結束兩週的體現訓練後,身體裡一直有個雀躍的生命力在冒著泡泡。也沒有特別的計畫或是決定,我開始畫畫與創作,我還寫了一首小歌。我要強調我平時不是創作型的人,我就是很會念書很懂得在體制裡打混的人。


不過創造力的確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我自己就親身經驗到了。創造力的展現可以讓我們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特殊性,但有時候我們只是透過創造就圓滿了自已。


7. 我們與天地的距離:完整性


榮格說:『與其成為一個好人,我寧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我們開始親近身體,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是分崩離析的。我們的頭腦與身體是分開的,與心是分開的。身體的上半與下半是沒有對話的,左手與右手互相不知道彼此在做什麼。

我們越靠近自己,我們越發現自己的破碎,但我們也同時在朝向完整之路邁進。然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從來也不是單獨的,我們只是這廣大整體的一部分。在天地之間,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84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